越貴越智能?極智+ ICT-300智能測試-凱迪拉克CT6
【太平洋汽車網 評測頻道】在我們第一批極智+ ICT-300智能測試38臺車中,既有像奔馳EQC這樣傳統豪華品牌新能源車型,也有最普通家用車級別的高爾夫,它們在智能測試中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回到今天的主角凱迪拉克CT6,作為傳統豪華品牌的它,官方售價接近50萬元,相信凱迪拉克CT6對豪華的理解,大家都不會有所質疑,但在智能化、科技感上,是否符合當下潮流,一臺車是不是越貴,在智能化方面就越出色,極智+ ICT-300智能測試-凱迪拉克CT6篇將為你詳細解析。
場地提供:深圳市未來智能網聯交通系統產業創新中心
極智+ICT-300智能汽車排行榜出爐,榜單涵蓋了38款熱門汽車、26個熱門品牌,究竟誰才是最強的智能汽車?詳情請點擊下方圖片鏈接:
極智+ICT-300測試項目以及評分標準大家可以在《太平洋汽車&皆電 [智能汽車] ICT-300評測標準》里查看。
在極智+ICT-300評測標準中,自動駕駛部分是核心內容,它直接反映了車輛的智能化程度,我們將自動駕駛部分放在測試開始篇幅。
該項目模擬的是日常駕駛中巡航行駛會遇到的車輛加塞情況。測試過程考驗著測試車輛自適應巡航系統對加塞車輛的識別能力,以及跟車減速、停車再啟動過程是否線性擬人化,直接反映了系統的實際性能是否出眾。
凱迪拉克CT6(詢底價|查參配)可以做到全速域的巡航跟車,跟車距離3擋可調。在跟隨靶車減速至停止的過程中,整個制動過程都比較線性。在測試過程中,前車停止時,CT6跟停不夠穩定,多次測試中,有時能跟停,有時需要人為介入減速。
這項測試考驗車輛的車道保持系統在這樣的高難度下能否將車輛始終保持在車道中間,反映出系統對方向盤的控制擬人化程度如何,以及系統對車道的識別能力是否出色。
凱迪拉克CT6在測試過程中,識別到車道只會有輕微力度的干涉,無法車道保持行駛,因為測試路段為非社會開放道路,無地圖數據,而凱迪拉克這套系統是基于高精地圖數據運行的,所以不能很好地完成此項測試。
這個功能測試很簡單,主要考查完成變道的時間。測試條件:在相同的道路條件下,統一行駛速度為80km/h,計算從打轉向燈到完成變道所需的時間。
凱迪拉克CT6沒有搭載這項功能,并沒有完成這項測試,同級別搭載這項功能的車型幾乎沒有。
樁桶道路收窄的情況,在我們日常駕駛過程中也是經常遇到的場景,比如臨時修路等,這一環節就還原這種工況。這種工況對于與車輛的視覺、算法考驗極高,截止當前,我們測試過的車型還沒有完全成功避讓的,凱迪拉克CT6也不例外。
目前自動泊車功能普及率相當高了,是否真的能成為“全自動”?這個項目的測試我們分為三個小項目進行,分別是普通側方位、障礙窄路側方位以及垂直泊車。
普通側方位泊車
接下來難度升級,我們設置了側向障礙車,模擬現實狹窄停車場的車位,車道可供移動的車道寬度僅為3.5米,看是否會對測試車輛造成影響。
凱迪拉克CT6開啟自動泊車功能后,掛D擋向前行駛,需要在中控屏上選擇泊車位類型(側向、垂直、左右),系統會自動搜尋車位,選擇要泊入的車位后,根據儀表盤提示,人為換擋、系統自動控制車速,最終在車位中停車位置前后正中,側向靠里。識別車位用時22秒,泊車32秒。
障礙窄路側方位泊車
識別車位用時24秒,泊車30秒,表現與普通側方位停車差異不大,最終停車位置同樣是前后正中,側向靠里。
垂直車位泊車
在垂直車位泊車的環節中,與側方位表現差別不大,系統非常看重安全性,泊車過程小心謹慎,車輛會在必要情況下進行多次方位調整,最終用時39秒。但在三次測試過程中,一次停車正中位置,另外兩次左右正中,但車頭凸出車位一部分,主要原因是,測試車位后面是一面墻,CT6泊車邏輯相對保守,車尾預留了較大位置。
怎么才能反映車輛在應對突發狀況的表現呢?當然是模擬真實道路場景,上假人假車設備,在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中心的指導下,設置了若干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超高難度測試場景。首先是固定假人障礙項目。
相比于成人,小孩更小的身材和高度對系統的識別能力有更嚴格的要求。測試車輛以50km/h的速度開向靜止的小孩假人,考驗系統能否快速識別并作出能夠規避碰撞的緊急制動。這類測試對反映日常駕駛的安全性是很有意義的。
CT6在測試中能夠識別假人障礙,并發出聲音與視覺的預警,在碰撞前會帶一腳制動,人為不接管時,剎車釋放,繼續撞向假人。
測試車輛以50km/h的速度開向隧道,隧道內部離入口不遠處停放一臺測試假車,看測試車輛能否成功規避碰撞。
我們統一使用50km/h的速度并鎖定在第二檔跟車距離。模擬大的環境光線反差,并遭遇固定障礙靶車,這種情景源于現實生活中的場景。
實際測試中,CT6能夠較遠識別到障礙物,并發出聲音與視覺的預警,采用巡航減速將車輛停下來。但在測試中發生了兩次減速響應,隧道口前減速,再緩加速,接近假車障礙物前再制動,猜測是將隧道口也識別成大障礙物了,兩次測試均如此表現。
該項目采用成人假人做目標,模擬車輛行進時有行人橫穿馬路的情況,現實中也很常見。測試車輛以40km/h的速度行進,假人以5km/h速度橫穿馬路,該項目測試系統能否成功規避碰撞,考驗著系統對于移動物體的識別能力。
在實際測試中,CT6在面對移動假人橫穿時,有很穩定的識別,同時并發出聲音與視覺的預警,緊急制動也很果斷。
當移動的小孩突然從路邊停著的車輛前面竄出時,測試車輛會作何反應?測試難度升級,小孩假人在有車輛遮擋的情況下突然出現,考驗著測試系統對于突發情況的快速判斷能力以及危險規避的能力。
CT6在整個過程中有識別、有預警、也有緊急制動,完美避免了碰撞。
日常駕駛中在快速路和高速的上下匝道上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來自左側或右側的車會以非常慢的速度突然并向你所在的車道,給你來個措手不及。這項測試就是模擬這種場景。
除了鬼探頭,突然加塞也是非常不文明的駕車行為,雖然這張行為讓我們討厭,但作為交通參與者我們也要避免這樣行為,這一環節我們通過昂貴的GST 3D軟目標車能夠復刻這一場景,這也是自動駕駛技術的重要測試工具。測試條件是,測試車仍將保持50km/h的速度通過,在接近實線的瞬間遭遇20km/h行駛的靶車緊急加塞,觀察測試車輛的表現。
CT6在遇到移動靶車加塞時,會觸發它ACC巡航提示,最后采用巡航制動,將車輛較平穩地停下來。
最后就是開放道路綜合測試環節,如果說封閉場地的測試是模擬考的話,那么開放道路綜合測試就是一場真正的高考,是考察四臺車型的自動駕駛輔助功能在真實道路環境下的應對能力。我們以長深高速公路收費站作為起點、經甬莞高速轉入武深高速,最終以出收費站為終點,全程約50公里來計算完全輔助駕駛脫管次數。
在整個測試過程中,CT6人為完成變道8次,因閘道介入6次,因收費站進入收費站介入1次,總介入次數為15次。
CT6車道保持功能對高精地圖數據的依賴較強,這與在場地測試表現是一樣的,測試總在武深高速車道能較好保持,但轉入另一條高速,沒有了高速數據,車道保持立馬不可以。依靠車輛視覺識別地面標線,車道保持力度是很弱的。
自動駕駛部分小結:在自動駕駛項目的測試中,CT6的優勢在于它基于高精地圖的車道保持巡航系統,整體運行非常穩定,但劣勢也在它的這套系統,在沒有數據的道路上,基本不可用,這套系統的好用程度直接與地圖數據的豐富程度正相關。在假人假車的測試中,表現也基本符合這個級別車型該有水準。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